PG电子
News

【2025】山西省招商引资重点项目(文旅康养)(9-17)PG电子下载
亩,拟建设民俗文化乡村度假产业园区、现代游乐设施、教育、科技、康养项目融合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旅游园区,总建筑面积
目前,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增大,到2050年将达到4.8亿。中老年康养项目成长速度最快,发展空间巨大。就现阶段该群体需求来看,中老年康养不仅包含养老产业,还包含医疗旅游、健康检测、营养膳食、老年文化等相关及周边产业。但即使是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,服务质量普遍存在不足,比如,因基础设施薄弱,“候鸟老人”患病时仍会回到家乡治疗。业内人士称,无论是基于资源康养,还是发展康养特色小镇,都需要长时间大量资金的投入,相关配套政策与配套资源,也是发展康养项目需补的短板。
老龄化的加剧催生了人们对养老休闲主题类产品的需求,老年人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需求已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市场。“旅游+养老”已成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,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种高品质的休闲养老方式,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需求,本项目在产品设计中同时考虑老龄游客的运动休闲需求,养老休闲市场将成为本项目一部分的客源市场。相关数据显示,预计到2050年,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,占总人口的1/4以上。但现阶段,我国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的发展还相对滞后。目前中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只有11.6张,即只有1.16%的老年人能入住养老机构。在养老机构的供应方面,全国才刚刚起步,其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容忽视。
2013年以来,国务院先后出台《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》《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《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》等指导性文件,国家对康养产业的顶层设计形成,康养产业迎来重大战略机遇。国务院在2016年发布的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中指出,应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、旅游、互联网、健身休闲、食品融合,催生健康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;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;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和体育医疗康复产业;制定健康医疗旅业标准、规范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医疗旅游目的地;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;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,扶持一大批中小微企业配套发展。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,到2020年旅游业将占全球GDP的11%,而健康产业则占到12%,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。目前,我国的文化康养尚处发展初期,随着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完善,未来发展空间巨大。预计到2025年将形成一个超万亿元的新型产业链,带来数百万个甚至上千万个就业机会。
(一)区位优势:地处晋、陕、蒙三省交界处,是我国东西部经济结合部。东距首都北京450公里,南距省会太原230公里,北距呼和浩特260公里,北同蒲铁路、准池铁路、朔黄铁路交汇于此,大运高速、荣乌高速、朔蔚公路纵贯全境,随着朔神高速和国道241、336建成通车,已经形成了“晋西北一小时服务保障供给圈”。今明两年机场和高铁建成后,全区的吸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。形成了四通八达、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。
(二)资源优势:水资源丰富,总量约3.54亿立方米,人均占有694立方米,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.24倍。桑干河、恢河流经全境。境内风景名胜较多,有华北最大的岩溶泉、桑干河源头——神头泉,有紫金山原始次生林保护区等自然景观。全区拥有各类学校197所、大型公立医院6家、民营医院38家,丰富的教育医疗资源,使得我区能够对周边区域持续保持吸引力和影响力。
(三)环境优势:这里三面环山,中间为盆地,“七分平原三分山”,平均海拔1000多米,年平均气温6.8℃,降水量400毫米左右,无霜期120天左右。朔城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,大力植绿兴水,着力构建雁家山、紫金山、洪涛山、七里河、恢河、太平湖“三山两河一湖”的生态治理格局,精心塑造了“城中古城文脉、城西园林生态、城南湿地水系”三张名片,打造出提升朔州城市形象的“城市水系生态经济走廊”。全区林地面积达到100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25.4%,林草覆盖率达54%。同时,倾力打造重商、亲商、安商、富商发展软环境,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区,成为全省唯一的“2018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区”。
招商对象:向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、大湾区、“一带一路”等经济技术发达地区招商。
(二)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:该项目总投资2.5亿元,建设内容包括演艺基地、帐篷酒店、婚纱摄影基地、古代军营、长城冰瀑、长城下的餐厅、旅游服务点、停车场、AAA级旅游厕所等。
当前,国家大力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,积极鼓励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,为三十二长城景区开发提供了坚实政策支撑,在资金扶持、项目审批等环节给予诸多便利。与此同时,旅游市场需求发生深刻转变,游客不再满足于常规旅游景点,对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内涵与壮丽自然景观的小众景区兴趣渐浓。三十二长城作为极具特色的历史遗迹,其蕴含的深厚长城文化与周边雄浑的自然风貌,正契合当下旅游市场追求差异化、深度化体验的趋势,开发潜力巨大。
从市场规模来看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,旅游消费持续升级,国内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。三十二长城景区凭借其独特性,能够吸引全国各地游客,尤其是对历史文化、户外运动感兴趣的人群。在目标受众方面,历史文化爱好者热衷于探寻长城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价值;户外运动爱好者可在长城沿线开展徒步、骑行等活动,享受挑战自我的乐趣;亲子家庭能在游玩中接受历史文化教育,增进亲子关系。
周边城市居民也将成为重要客源,短途周末游、亲子游市场前景广阔,市场规模具备极大增长空间。在竞争优势上,三十二长城景区拥有独一无二的历史遗迹,与周边景区形成差异化竞争。通过合理开发,完善基础设施,如建设特色民宿、打造文化展示中心等,可提升游客体验,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持续释放市场潜力,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的双赢。
(一)区位优势:右玉县东距山西省大同市80公里,南到朔州市110公里,北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50公里,地处晋陕蒙经济圈的核心区域,境内大同到呼和浩特高速公路东进北出,109国道横穿东西,241国道、准池运煤铁路和正在建设的山西西纵右玉到平鲁高速公路纵贯南北,同煤铁丰铁路东出右玉连通大秦铁路。北距呼和浩特白塔机场119公里,距正在建设中的盛乐国际机场102公里,大呼、呼北高速设有右卫出口,241国道、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穿景区而过。
(二)文化优势:丰富的生态资源、灿烂的历史文化、怡人的气候条件、宝贵的右玉精神,使右玉县充满了神奇和魅力,为右玉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条件。
(三)环境优势:右玉生态环境条件良好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右玉历届县委、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,坚持不懈防风固沙,坚韧不拔改善生态,把昔日的“不毛之地”建设成了如今的“塞上绿洲”,全县林木绿化率由不足0.3%提高到现在的54%,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生态奇迹,并孕育形成了宝贵的右玉精神。习先后五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。右玉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、全国绿化模范县、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、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,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、全县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、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、美丽中国示范县、中国深呼吸小城、首批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。
(二)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:项目总投资为3亿元,其中影视拍摄基地、威坪堡影视基地、右卫古城影视基地、三十二长城影视基地、云石堡影视基地、铁山堡影视基地,总投资1亿元;影视创作区、影视创作培训中心、影视创意孵化中心,概算投资0.5亿元;影视度假区、影视艺术交流中心、影视艺术展览馆、影视互动体验园,概算投资1.5亿元。
在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与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,一系列利好政策纷纷出台。政府积极鼓励对红色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与利用,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。当下,游客的旅游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。一方面,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认知的加深,红色旅游成为热门,游客渴望通过实地游览,深入了解革命历史,感受红色精神的洗礼。另一方面,影视文化的广泛传播,使得大众对影视拍摄场景充满好奇,原生态影视基地能满足游客对影视创作过程的探秘心理。朔州市丰富的红色历史遗迹与独特的原生态自然风光,正符合旅游市场对红色文化深度体验与特色影视场景体验的追求,开发潜力巨大。
市场规模扩张潜力大: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旅游消费持续增长,国内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。朔州市凭借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,可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。对于红色旅游爱好者,这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绝佳的研学与体验场所;影视爱好者则被原生态影视基地的魅力所吸引。周边城市居民也会因短途便捷优势,将其作为周末休闲旅游目的地。随着景区知名度的提升与基础设施的完善,市场规模有望实现跨越式增长。
红色精神及原生态影视基地景区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。历史文化学者与学生群体,热衷于探寻红色历史背后的故事,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学术研究;影视从业者与爱好者,可在此体验影视创作氛围,甚至参与影视拍摄体验活动;普通游客则能在欣赏原生态自然风光的同时,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,丰富旅行经历。亲子家庭也可通过参与红色主题亲子活动,增进亲子关系,传承红色基因。相较于其他旅游景区,朔州市该景区将红色文化与原生态影视元素有机结合,形成独特的差异化竞争优势。其丰富且独特的红色历史资源,在全国红色旅游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,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为影视拍摄提供了天然且多样的场景,无需过多人工雕琢。通过合理规划建设,如打造红色文化博物馆、特色影视拍摄街区、舒适的游客接待设施等,可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,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,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。
(一)区位优势:右玉县东距山西省大同市80公里,南到朔州市110公里,北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50公里,地处晋陕蒙经济圈的核心区域,境内大同到呼和浩特高速公路东进北出,109国道横穿东西,241国道、准池运煤铁路和正在建设的山西西纵右玉到平鲁高速公路纵贯南北,同煤铁丰铁路东出右玉连通大秦铁路。北距呼和浩特白塔机场119公里,距正在建设中的盛乐国际机场102公里,大呼、呼北高速设有右卫出口,241国道、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穿景区而过。
(二)环境优势:右玉县生态环境条件良好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右玉历届县委、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,坚持不懈防风固沙,坚韧不拔改善生态,把昔日的“不毛之地”建设成了如今的“塞上绿洲”,全县林木绿化率由不足0.3%提高到现在的54%,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生态奇迹,并孕育形成了宝贵的右玉精神。习先后五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。右玉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、全国绿化模范县、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、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,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、全县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、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、美丽中国示范县、中国深呼吸小城、首批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。
项目所在区域周边交通便利,南有环城路,地处右玉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主干道路。
(三)单位简介:2017年4月20日,经山西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,批准设立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。同年10月14日,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管委会正式挂牌运行。2020年3月6日,更名为“右玉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管理委员会”。示范区是市政府派出,委托右玉县委、县政府管理的正处级事业单位,实行“区政合一”管理模式,其经济发展、环境保护、建设管理等职能由县政府相关部门承担。是以生态文化旅游、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、新能源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示范区。示范区占地面积417.38平方公里(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1.2%),由杀虎口—右卫文化创意园、环县城生态产业园、苍头河湿地体验带的“两园一带”三大功能区构成。
(二)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:一是宝宁寺保护修缮、右卫古城北门瓮城修缮和右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程,完善艺术小镇基础设施建设。二是对右卫古城内明、清、民国时期建有价值的古建筑和宅屋通过收购、置换、出租等方式进行盘活利用,对其进行原貌修复改造,打造具有西口文化特色的精品民宿、客栈、茶社、书屋、餐吧、酒吧、古玩店等旅游场所,规划新建右卫历史文化、历史名人博物馆(展览馆)。回购农村闲置凋敝宅基地,在村内建设特色民宿住宿项目。三是对右卫艺术粮仓内部设施进行提档升级改造,完善基础服务设施,新设油画拍卖中心,改造升级咖啡厅,扩大校舍规模,吸引更多全国各地院校的师生来右玉采风、创作、交流、交易、办学,打造北方最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创作基地。四是依托右卫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底蕴,培育红色旅游+特色演艺产业,建设“走西口”大剧院。推出一批反映“西口文化”的艺术精品,打造沉浸式、场景式特色旅游深度体验产品,丰富和满足各地游客的旅游需求,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右玉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。
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,对旅游的需求也在升级,文旅小镇涵盖了产业、文化、旅游、社区多项功能于一体,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重旅游需求,未来仍是特色小镇的发展热点之一。从传统、单一的观光游发展到多样丰富的休闲、体验特色旅游,消费者的偏好更为个性化,文旅特色小镇的发展要更加迎合消费者的喜好,提供更细化、定制化的旅游产品,吸引更多游客。
右卫城为右玉最大的古堡,是1949年—1972年的右玉县城,清朝时的朔平府、秦汉时的雁门郡善无古城,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玉林书画院和右卫艺术粮仓,就在右卫城的中心地带。2017年,右卫镇获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——“右卫艺术特色小镇”。发展至今,已经成为一座集写生、创作、旅游、实习、研学、游学、展览、销售、餐饮、住宿、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园区,可同时容纳600余人食宿。同时也是全国40多所一等艺术类院校、艺术机构的挂牌写生基地。项目建设前景巨大。本项目在产品设计中同时考虑游客的文化需求,将具有很大市场潜力。
(一)区位优势:右玉区位交通优势明显。东距山西省大同市80公里,南到朔州市110公里,北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50公里,地处晋陕蒙经济圈的核心区域,境内大同到呼和浩特高速公路东进北出,109国道横穿东西,241国道、准池运煤铁路和正在建设的山西西纵右玉到平鲁高速公路纵贯南北,同煤铁丰铁路东出右玉连通大秦铁路。
(二)资源优势:右玉产业资源较为丰富。矿产资源主要有煤、高岭岩、硅线石、花岗岩等,其中煤田面积165平方公里,储量达34亿吨。工业经济以煤电、新能源、农副产品加工为主,火电装机容量60万千瓦,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80万千瓦。
(三)产业优势:右玉农业优势明显,是全国小杂粮基地县、山西唯一的半农半牧县,以燕麦为主的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,右玉羊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,全县羊的饲养量达75万只,天然草地达78万亩。特别是建成了以绿色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区,基本实现本地农副产品就地加工增值。丰富的生态资源、灿烂的历史文化、怡人的气候条件、宝贵的右玉精神,使右玉这片土地充满了神奇和魅力,为右玉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(四)环境优势:右玉生态环境条件良好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右玉历届县委、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,坚持不懈防风固沙,坚韧不拔改善生态,把昔日的“不毛之地”建设成了如今的“塞上绿洲”,全县林木绿化率由不足0.3%提高到现在的54%,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生态奇迹,并孕育形成了宝贵的右玉精神。习先后五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。右玉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、全国绿化模范县、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、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,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、全县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、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、美丽中国示范县、中国深呼吸小城、首批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。
(五)市场优势:项目重点客源市场定位在山西省、呼包鄂及京津冀地区,省内旅游市场主要以距离较近的大同、朔州、忻州、太原四市为主,车程短,旅程支出时间少,且上述城市人均GDP均超万元,旅游需求旺盛,四市1200多万人口构成了庞大的消费客群基础。另外,项目周边不乏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资源,如云冈石窟、五台山、恒山、应县木塔、九龙壁、悬空寺等,杀虎口可量力就势,在提升资源质量的同时,与周边景点联合互动,形成稳定的晋北地区旅游圈。
项目东距山西省大同市80公里,南到朔州市110公里,北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50公里,地处晋陕蒙经济圈的核心区域,境内大同到呼和浩特高速公路东进北出,109国道横穿东西,241国道、准池运煤铁路和正在建设的山西西纵右玉到平鲁高速公路纵贯南北,同煤铁丰铁路东出右玉连通大秦铁路。
(二)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情况:目前,已完成宝宁寺保护修缮、右卫古城北门瓮城修缮方案,并由省文物局组织专家通过批复。
(三)单位简介:2017年4月20日,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,批准设立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。同年10月14日,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管委会正式挂牌运行。2020年3月6日,更名为“右玉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管理委员会”。示范区是市政府派出,委托右玉县委、县政府管理的正处级事业单位,实行“区政合一”管理模式,其经济发展、环境保护、建设管理等职能由县政府相关部门承担。是以生态文化旅游、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、新能源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示范区。示范区占地面积417.38平方公里(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1.2%),由杀虎口—右卫文化创意园、环县城生态产业园、苍头河湿地体验带的“两园一带”三大功能区构成。
(二)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:项目总占地面积约7000亩,建设内容包括威远古堡街道修复、威坪古堡影视基地保护修复,中陵、常门铺、康平村特色乡村农业休闲康养项目、祥和岭上右玉生态羊全产业链体验中心、康平村—威坪堡运动康养项目、中陵湖郊野公园建设项目、中陵湖冰雪运动体验项目等。
近年来,从“小生意”到“大产业”,乡村休闲游的发展可谓数量与质量并重、口碑与口袋双赢。纵观现在的文旅市场,乡村休闲游正在成为一股新潮流,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。伴随着中国步入休闲时代,旅游消费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,由传统的景点观赏为目的“观光游”向休闲消费、时间消费、度假居住为目的的“休闲旅游、度假旅游模式”转换。在这种模式下,人们对于旅游消费的需求将逐步倾向于“景区的环境”+“城市的设施”并存的模式。目前,右玉原生态村落、长城古堡、特色小镇、历史文化名镇、康平村特色民宿、祥和岭上右玉生态羊全产业链体验中心、中陵湖郊野公园建设项目等项目景点已初具规模,本项目建成以后,将为当地旅游市场注入更强的竞争力。
(一)区位优势:右玉区位交通优势明显。东距山西省大同市80公里,南到朔州市110公里,北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50公里,地处晋陕蒙经济圈的核心区域,境内大同到呼和浩特高速公路东进北出,109国道横穿东西,241国道、准池运煤铁路和正在建设的山西西纵右玉到平鲁高速公路纵贯南北,同煤铁丰铁路东出右玉连通大秦铁路。
(二)资源优势:右玉产业资源较为丰富。矿产资源主要有煤、高岭岩、硅线石、花岗岩等,其中煤田面积165平方公里,储量达34亿吨。工业经济以煤电、新能源、农副产品加工为主,火电装机容量60万千瓦,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80万千瓦。
(三)产业优势:右玉农业优势明显,是全国小杂粮基地县、山西唯一的半农半牧县,以燕麦为主的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,右玉羊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,全县羊的饲养量达75万只,天然草地达78万亩。特别是建成了以绿色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区,基本实现本地农副产品就地加工增值。丰富的生态资源、灿烂的历史文化、怡人的气候条件、宝贵的右玉精神,使右玉这片土地充满了神奇和魅力,为右玉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(四)环境优势:右玉生态环境条件良好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右玉历届县委、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,坚持不懈防风固沙,坚韧不拔改善生态,把昔日的“不毛之地”建设成了如今的“塞上绿洲”,全县林木绿化率由不足0.3%提高到现在的54%,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生态奇迹,并孕育形成了宝贵的右玉精神。习先后五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。右玉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、全国绿化模范县、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、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,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、全县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、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、美丽中国示范县、中国深呼吸小城、首批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。
(五)市场优势:项目重点客源市场定位在山西省、呼包鄂及京津冀地区,省内旅游市场主要以距离较近的大同、朔州、忻州、太原四市为主,车程短,旅程支出时间少,且上述城市人均GDP均超万元,旅游需求旺盛,四市1200多万人口构成了庞大的消费客群基础。另外,项目周边不乏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资源,如云冈石窟、五台山、恒山、应县木塔、九龙壁、悬空寺等,杀虎口可量力就势,在提升资源质量的同时,与周边景点联合互动,形成稳定的晋北地区旅游圈。
项目东距山西省大同市80公里,南到朔州市110公里,北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50公里,地处晋陕蒙经济圈的核心区域,境内大同到呼和浩特高速公路东进北出,109国道横穿东西,241国道、准池运煤铁路和正在建设的山西西纵右玉到平鲁高速公路纵贯南北,同煤铁丰铁路东出右玉连通大秦铁路。
(二)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情况:目前中陵湖郊野公园项目一期、康平村绿荫野舍民宿、祥和岭上右玉生态羊全产业链体验中心均已投入使用。
(二)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:以奇村、顿村、合索温泉以及双乳湖、南云中河景区为重要载体,高水平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,打造世界级旅游康养集聚区,构建“双圈互动、Y型联通”的旅游新格局。
从宏观层面看,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,康养市场需求呈井喷式增长。人们不再满足于基础医疗,对预防保健、身心调养的温泉康养服务需求日益旺盛。政策方面,国家积极鼓励康养产业发展,给予多方面支持与引导,为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土壤。
当前,温泉康养市场规模不断扩大,尽管竞争激烈,但忻府区有其独特优势。其温泉资源品质卓越,富含多种矿物质与微量元素,水温水量稳定,能开发丰富多样的康养项目。在地理位置上,临近太原等城市,交通便捷,通过二广高速、大西高铁等可快速辐射周边大量客源,且与五台山等著名景区形成旅游联动,拓展客源渠道。项目的目标客群涵盖本地及周边城市追求健康休闲的居民,他们渴望在繁忙工作之余放松身心;外地游客在游览周边景区时可顺道体验温泉康养;老年群体能在此享受专业的慢性病康复护理;企业团建与商务会议也能借助完善设施开展活动。
康养项目初期虽需较大投入,但随着运营推进,凭借优质资源与精准定位,将逐步提升市场份额,实现收入快速增长,预计在合理运营周期内可达成收支平衡并盈利,为投资者创造丰厚回报,也将有力推动忻府区经济发展与康养产业升级。
(一)区位优势:项目所在地铁路有北同蒲线、大西高铁以及正在建设中的雄忻高铁;公路有二广高速、五保高速等过境,距离五台山机场、太原武宿机场车程均在1小时左右,能够快速承接来自各地的游客。雄忻高铁的建设,拉近了忻府区和京津冀的距离,忻府区与首都北京互通往来缩短到2个小时,给山西康养发展带来了新机遇,忻府区交通辐射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,都市人群出游选择越来越多,市民周末休闲旅游需求也不断扩大,临近省份以及全国范围内都将成为潜在的旅游客源。
(二)资源优势:忻府区现已探明的温泉储量达2亿立方米,水温在43℃—86℃之间,能够满足大规模温泉康养项目的开发与运营需求。忻府区温泉富含偏硅酸、氡、氟、硒、铁、锂、溴、偏硼酸等多种有益人体的矿物质元素。其中,奇村温泉被誉为“全国水质第一”“世界四大复合温泉之一”“蓝宝石泉”;顿村温泉和云中河景区温泉被称为“返老还童泉”;合索温泉又称“硒泉”,对人体的健康调养、慢性病疗养等均有良好的辅助作用。
(三)配套优势:忻州拥有云中河景区房车露营地、开元云栖酒店、开元云沐温泉度假酒店、云中酒店等不同类型的住宿设施,还有大量温泉民宿,能满足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。云中河景区建设有美食街、酒吧KTV等服务场所,还有高标准气膜冰上运动中心、大型采摘棚等,提供了丰富的娱乐休闲选择。此外,还设有国际会议中心,可满足企业团建与商务会议的需求。
公路方面:境内南北向的二广高速和108国道穿城而过,东西向的沧榆高速西连陕蒙、东接京津冀,区域内有忻定大道、忻原大道、太忻大道、忻奇大道,加强了忻府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,方便了省内外游客的往来。
高铁方面:大西高铁正式通车,和雄忻高铁的建设,必将拉近忻府区和全国各大城市的距离,使忻府区交通辐射的范围进一步扩大,为更多地区的游客前来忻府区温泉康养专业镇提供了便利。
航空方面:忻府区距武宿国际机场90公里,距五台山机场38公里,为省际、国际游客的快速抵达提供了有力支持,方便了远方游客前来体验温泉康养之旅。
(一)项目建设进度:本项目为前期招商项目,且项目开发区域较广,区域内有运营项目、在建项目、筹备项目等,敬请实地考察洽谈。
近年来,山西省积极推动经济转型,将文化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如《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》和《山西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》,旨在优化旅游环境,提升服务质量,推动文旅深度融合。同时,山西省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,特别是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络的扩展,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本项目以文化传承性、生态保护性、景观协调性、休闲娱乐性、游览康益性为出发点进行建设,同时格外注重景区的特色鲜明性以及对当地的贡献度。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,单纯的游览观光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新型需求。养生旅游、研学旅游、情感旅游、探奇旅游等应运而生,大大推动了旅游产品特色的多元化,同时也带给人以多样化、持续性的体验和感受。在我国北京、上海、成都、黑龙江等省市养生度假旅游市场庞大,多个省市已开始举办养生度假旅游节,深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。本项目与时俱进,紧随新型旅游产业化的发展趋势,结合近年来旅游产业出现的“新元素”,融入禅文化概念并以健康养生服务为特色,将灵岩山景区打造成为先行先试的示范点。因此,融合“禅修”概念的养生度假旅游基地一经落成必然会引起游客的广泛关注。而本项目依仗当地历史文化背景,将养生度假与“禅修”有机结合,这在养生度假旅游领域内是一个创举,也必将为当地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。
(一)区位优势:项目所在地公路铁路四通八达,京原铁路、108国道横穿东西,239国道、205省道纵贯南北。尤其是灵河高速公路的开通,把去往首都北京的时间缩短到了4个小时。今天的长城一号公路、太行一号公路在这里交接,交通十分便利。
(二)市场优势:紧邻佛教圣地五台山,客源市场稳定,旅游者重游率较高,可以为每年去五台山朝拜的游客提供住宿并提供其他旅游服务,以此来带动灵岩山旅游度假区的发展。
(三)环境优势:灵岩山地处太行山系,山势雄伟,森林覆盖率高,植被茂密,空气清新,负氧离子含量高,是天然的“氧吧”。景区内溪流清澈,瀑布飞泻,气候凉爽宜人,夏季平均气温比周边地区低3-5℃,是避暑休闲的理想之地。灵岩山拥有独特的地质构造,形成了众多奇峰怪石、悬崖峭壁等自然景观,如“一线天”、“仙人桥”、“舍身崖”等,极具观赏价值和科普价值。景区内生态环境保护良好,动植物资源丰富,拥有多种珍稀动植物,为开展生态旅游、科普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。
(四)资源优势:灵岩山是佛教名山,拥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历史。始建于北魏时期的灵岩寺,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,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的佛教文物和艺术珍品,如唐代彩塑、宋代壁画等,具有极高的历史、艺术和宗教价值。历史遗迹众多,灵岩山及周边地区历史悠久,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,如摩崖石刻、古栈道、古战场等,为开展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。民俗文化特色鲜明,繁峙县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,如剪纸、面塑、秧歌等,可以为旅游项目增添文化内涵和体验乐趣。
灵岩山景区已完成《灵岩山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》的编制,并通过忻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审批,正在积极招商。
繁峙县着眼“双碳”目标及太忻经济区建设新布局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聚力打造“三无”“三可”营商环境,在开发区全面推行“承诺制+标准地+全代办”改革。开通重点项目审批“绿色通道”,简化办事流程,先建后验,对有需求企业全部承接代办手续,增强服务水平,营造一流投资环境。
1.一期建设内容为游客接待中心、农家乐及其他配套设施,总占地面积为14007平方米(合21亩),总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。
2.二期建设内容为康养公寓及生态餐厅,总占地面积为28014平方米(合42亩),总建筑面积为4914平方米。
3.三期建设内容为康养综合楼,位于园区东南侧,总占地面积为11339平方米(合17亩),主要建设1座七层康养综合楼,建筑面积为5600平方米。
方山县目前养老行业市场看,养老公寓档次偏低,缺乏较高档次养老、医疗、休闲为一体的养老中心。家庭护理和敬老院等,普通社会养老机构护理和医治条件有很大的局限性,一旦出现紧急情况,往往把宝贵的抢救时间丧失在送往医院的途中。为此,社会迫切需要养老、医疗、休闲为一体的康复养老中心。目前方山县乃至吕梁市都缺少此类场所,无法满足人口老龄化进程带来的市场需求。本项目的实施,将会为方山县乃至吕梁人民提供高档次的康复养老中心,以创新的思维探索养老行业多元化经营的理念实施,不仅能做到适应市场需求,而且同时也能配合城市整体规划与布局,将会对方山县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作出贡献,对于方山养老行业的发展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。
(一)区位优势:项目位于吕梁市与方山县区位交叉节点,距离方山县城17公里、吕梁机场7公里、吕梁站19公里、吕梁市区23公里,区位优势显著。
(二)产业优势:方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主导产业以生态农业、文化旅游为核心,生态农业为康养提供丰富的绿色有机食材与生态体验空间,文化旅游则为项目注入深厚文化内涵,两者协同为生态文旅康养综合体奠定坚实基础。
(三)环境优势:方山示范区森林覆盖率52.7%,环境优美,山水相间,对农旅康养类项目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。
项目位于吕梁市与方山县区位交叉节点,距离方山县城17公里、吕梁机场7公里、吕梁站19公里、吕梁市区23公里。
(二)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:项目占地161亩左右,建设内容是在方山县北武当镇武当村,(原连家坡村范围内)新建“康养木屋度假中心”“花卉种植园区”以及“养生美食餐饮区”等基础设施。
目前,中国生态旅游形式已从原生的自然景观发展到半人工生态景观,旅游对象包括原野、冰川、自然保护区、农村田园景观等,生态旅游形式包括游览、观赏、科考、探险、狩猎、垂钓、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主体活动等,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。同时,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吸引投资的重点产业,经济发展的新支撑点。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。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,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,年增长率达到25%—30%,生态旅游俨然已成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。
(一)区位优势:项目位于吕梁市与方山县区位交叉节点,距离方山县城17公里、吕梁机场7公里、吕梁站19公里、吕梁市区23公里,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。
(二)环境优势:方山示范区森林覆盖率52.7%,环境优美,山水相间,对农旅康养类项目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。
(三)产业优势:示范区农旅康养项目以健康产业为主体,延伸休闲农业、乡村度假、健康食品、户外运动等产业。
项目位于吕梁市与方山县区位交叉节点,距离方山县城17公里、吕梁机场7公里、吕梁站19公里、吕梁市区23公里。
项目七通一平(道路、给水、电力、排水、热力、电信、燃气及土地平整)等配套设施已完成。